發揮第三方支付機能 解除網路交易困境
「網路購物」是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發展而新興起的新型交易型態。它的本質是一種「雙方無法同時履行契約義務」且「無信賴基礎」的遠距交易模式。由於以上特性,網路購物常衍生貨品品質不符、貨到不付款等糾紛。
為解決交易信賴不足問題,大陸積極發展「第三方支付系統」,終而促成其電子商務之蓬勃發展。以大陸淘寶網為例,近日輿論雖積極討論淘寶網因成本便宜、且可規避關稅、營業稅,進而壓低價格,導致其在台灣電子商務市場攻城掠地,但是多數討論均忽略第三方支付工具(例如:「支付寶」)之發展乃是淘寶網在台成功的重要關鍵。
支付寶的機能在於:當買賣雙方在網路上達成交易合意後,支付寶即承接消費者付款,由支付寶通知賣方,並保證付款,當消費者收到賣方寄出之貨品,並確認品質無誤後,即行通知支付寶,由之將款項轉交與出賣人。藉由支付寶參與交易,彌補網路交易的「信賴關係缺乏」困境,這才是「淘寶網」能盛行,進而在台橫掃網購市場的重要關鍵。
前述支付寶之商業模式與過往海上貿易的「信用狀」制度類似。然信用狀交易若生糾紛,國際間有「信用狀統一慣例」以作為紛爭解決之基礎,且信用狀由銀行開立,其受政府高度管制,紛爭解決較易。
然台灣消費者運用支付寶交易時,須再透過網路業者及民間公司提供的「協助充值」或「代理付款」作為中介,使整個支付模式益加複雜。對於高度複雜的網路交易模型,各政府機關應及時擬定保障消費者及解決爭端的法規機制。
另一方面,面對淘寶網在台攻城掠地,政府必須即刻協助台灣的電子商務業者解除競爭困境。目前大陸透過網路管制,禁止其民眾接觸或利用台灣的電子商務平台,導致台灣始終無法與大陸平台競爭。政府應立即與大陸協商,掃除台灣業者之障礙,使台灣能立於同等的競爭基礎。
然而,縱使大陸能解除網路管制,台灣仍缺乏高競爭力的第三方支付機制以與之競爭。政府目前雖推出允許網路的「個人賣家」與「網路平台」簽約,再由平台接受買方信用卡付款,並將款項轉與賣方之「台版」第三方支付系統。然因此系統限制買家必以信用卡付款,且不允許「儲值」,而賣方亦無法利用收到之款項支付其他貨款,使用上遠不如支付寶便利。如果台灣欲與大陸競逐電子商務市場,政府應即刻鬆綁規範,以建構高效能的第三方支付系統。
此外,本席曾於3月中旬質詢財政部時提醒淘寶網交易所涉及之關稅與營業稅課徵問題。財政部雖已請金融業者配合提供「支付寶」等金流資料以稽核之,然因支付寶具有「儲值」機能,且台灣眾多消費者亦常透過非銀錢業者充值其支付寶帳戶,財政部僅從金融業者追查支付寶金流,恐是以蠡測海,不能窺見台灣民眾在淘寶網購物之全貌。對此政府應進一步思索對策。
兩岸在電子商務市場之競逐上,台灣因為大陸網路封鎖及自身第三方支付機制發展緩慢而棋輸一著。要挽回劣勢,有賴政府持續與大陸溝通,解除電子商務平台之封鎖,並持續進行跨部會溝通,建構「儲值」式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藉多管齊下的作法,加速台灣電子商務之發展,否則台灣恐難望大陸之項背,最終面臨全民皆輸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