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知識產出 確保GDP精確


國內生產毛額(GDP)之統計,為國家經濟實力與發展狀況之指標,更是評估國家財政實力之依據。諾貝爾獎得主Paul Samuelson曾言:「GDP之於經濟,猶如衛星之於天氣,是決策者的燈塔。」寥寥數語道盡GDP對政府施政之指標性作用。

當代已邁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如:專利、商標、著作權等)之重要性不亞於有形的資產及物質。為使GDP能呈現知識產出之效益,聯合國於2008年修正國民經濟會計制度(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of 2008, 2008 SNA),將「研發支出」轉列為「資本」,以反映研發累積知識、提升經濟效益之貢獻。

美國於2013年7月率先採用2008 SNA編算GDP,該國2012年GDP因研發「支出」轉列「資本」而成長3967億美元。據報導,韓國2014年將跟進,並發表修正後之GDP數字。而我國主計總處亦公告2014年底將依2008 SNA完成GDP計算規則修訂。
研發支出轉列資本乃以研發成果具經濟利益為前提。有聯合國2008 SNA第10.103段明載:「研發價值應按其未來預期之經濟利益決定(The valu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determined in terms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in the future)」為據。然,鑑於研發成果經濟利益難以評定,2008 SNA第6.207段明定:「對於商業經營者之研發,應以其市場價值為認列原則(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ndertaken by market producers on their own behalf should, in principle, be valued on the basis of the estimated basic prices that would be paid if the research were subcontracted commercially)」;「對於政府、大學或非營利研究機構之研發,則以『總成本』作為認列標準(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ndertaken by government units, universities, non-profit research institutes, etc. is nonmarket production and is valued on the basis of the total costs incurred)」。

據國科會之統計,我國自2002-2011年政府共投入研發經費6036億,近年研發支出均達600億元,倘依前開「總成本」認列之標準,我國GDP將因而成長600億。

然,因我國產學長年脫節,研究成果鮮為產業所用,市場價值存疑。而據國產署本年9月30日公佈於網路「表5-2 國有財產總價值」之數據顯示,我國目前之國有「權利(包括地上權、抵押權、專利、商標、著作權等)」總價值僅71.1億。倘若此數據屬實,代表我國政府研發支出之有效產出比例極低。在此情形下,逕將政府之非商業研發支出轉列資本,恐有虛增GDP數值之情?

GDP之統計,事涉國家經濟及財務之健全。依公共債務法第5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中央政府舉債未償餘額,不得逾前3年GDP平均之40.6%。倘政府研發支出之經濟產值低,卻依2008 SNA規範將其成本總額認列資本,恐致GDP數值高於經濟實況,更降低政府債務占GDP之比率,造成政府舉債額度擴張,而不利財政健全。

鑑於GDP計算方式之修訂,影響國家施政、財政深遠,主計總處研議遵行聯合國2008 SNA時,對於績效不彰之非商業研發認列資本項下,應更慎重,以避免認列偏差,並確保GDP統計精確,足供政府施政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aceylee3306 的頭像
    staceylee3306

    立法委員李貴敏的部落格

    staceylee33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