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婦女節感言
國際婦女節源於1909年的美國,用以紀念1908年紐約婦女為改善工作環境而發起的遊行運動,這個節日見證了婦女主張自己權益的歷史時刻。時至今日,國際婦女節已經成為各國檢討是否已消除、扭轉「婦女作為社會結構的弱勢者」處境的年度大事。
台灣的婦女運動經過長期耕耘,在倡導性別平等的成效為大家所共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報告,台灣2011年性別不平等指數的評比上,表現為全球第四,僅次於瑞典、荷蘭、丹麥三國。但是,我們不能因數字表現亮眼而自滿,因為我們深知,在台灣傳統社會對婦女的刻板印象與期待,仍深深烙印在當代台灣社會,而影響其升學、就業、升遷、以及家庭分工的角色及發展。這些傳統觀念的烙印,除了成為妨礙當代婦女社會參與及向外發展的結構性外在困境,它更是婦女對自身發展的自我束縛。
台灣有許多婦女,囿於傳統觀念的束縛,仍以相夫教子、操持家務為己任,而未能體認到自己身為與男性對等的家庭、社會成員,亦有權利向外發展自己的潛能、志趣與社交生活,更有能力對社會做出非凡的貢獻。缺乏對自身能力、權利的自覺,導致台灣有許多女性並未能勇敢追求屬於自己的生活。
目前,台灣有許多婦女團體積極推展婦女賦權(enpower)運動,這運動的最大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帶領婦女認識社會對之的束縛,進而培養其自覺、自立、甚至捍衛自身權利,消除傳統的束縛。2003年南洋台灣姊妹會從教導外籍配偶識字開始,讓遠嫁到台灣的南洋姊妹們得以融入台灣社會、認識自己乃是台灣社會的一分子,並培養其自行運作社團,並爭取自身權益的能力,此乃婦女賦權運動的最佳註解。
女性經驗能提供豐富的公民社會內涵,在過去,台灣的婦女運動與民主化運動同時並進,更在民主化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如今,台灣著重於形式平等與個人自由的公民及政治權發展已相當成熟,但是在強調實踐個人自由的社會與經濟條件平等的社會權及經濟權方面,仍有待加強。婦女賦權運動,就是喚醒婦女自覺,以矯正社會、經濟實質條件對女性的不對等,促進台灣社會權、經濟權發展的重要關鍵。在今天國際婦女節這個極富意義的重要節日,謹此期許台灣的婦女團體,能發揮女性獨有的敏感與韌性,繼續致力於培養弱勢婦女及團體自主能力,喚醒婦女對自身能力、權利的自覺,讓台灣真正成為舉世稱羨的兩性平等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