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厚實農業政策 行銷全球市場
「農業」為國家的根基,而台灣近來因水庫缺水,行政單位再度宣佈稻作停灌公告。政府雖提供「補償金」之補貼,但「實際耕作者」與「農地擁有者」未必同一人,導致何人領取「補償金」之爭議不斷。就此,行政單位應積極研擬因應方案,以確保實際耕作之農民可取得「補償金」。
鑒於「精緻農業」為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之一,相關措施理應予以全力支持。尤其,農委會之「產銷入股」政策,立意良善,如能落實,應有助於台灣農業之再造。
然則,由於台灣「水資源之不穩定性」及「農業發展同質性過高」等問題,「精緻農業」之規劃及範圍應加速擴充。舉例而言,美國「California Safe Soil」之將已過期或賣相差之蔬菜、水果蒐集,轉換成「有機液態肥料」,透過其較化學肥料可減少20-25%之用水且養分高出化學肥料25-30%,而可適用於台灣作為解決缺水及土質貧瘠之方案。
又,中國科學家開發「mOasis」之多分子聚合物產品,其每一顆粒子可吸收250倍重量的水份,添加於土壤中後,大量水份可隨乾燥度逐漸釋放,而可減少25%用水,亦可作為解決農業缺水困境方案之一。
此外,「傳統農業」有賴大量勞動人口,而我國人口老化,農業人口外移,勞動力明顯不足。就此,行政單位擬開放「農業外勞」而引發勞工團體反彈。為降低社會對立,或可參考德國之「機械農業」或美國之「機器人」耕作,以解決勞動力不足之現象。
期許行政單位能務實推動農業轉型,讓台灣之精緻農業揚名國際。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