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奪犯罪所得 杜絕貪污誘因


 

近來貪污案件連續爆發,嚴重影響民眾對政府之信任。為扭轉民眾之不信任感,法務部除應持續追查貪污犯罪外,更應剝奪貪污所得,使犯罪者無利可圖,徹底排除貪污誘因。

惟據法務部之統計,法務部97年起至1018月止,地檢署執行法院判決確定應沒收之貪污所得金額高達133985萬元,然各地檢署卻僅執行17286萬,執行率為12.9%,如此低落的執行率,將使多數貪污犯罪者於出獄仍得享有鉅額貪污所得,而無法消除犯罪利基。

為避免裁判確定後沒收執行困難,檢察官應於偵查中即查扣犯罪所得。例如,97年各地檢署查扣貪污所得8386萬,隔年地檢署執行沒收之金額便達到9192萬;98年查扣3056萬,隔年便僅執行5652萬;99年僅查扣557萬元,100年之執行金額即大幅滑落為992萬。顯見檢察官是否盡力查扣犯罪所得,將嚴重影響剝奪犯罪收益之成效。

惟按法務部查扣之犯罪所得總額,雖自97年之35739萬、98年之39025萬、99年之78727萬成長至100年之87449萬,惟多數來自於「經濟犯罪」(近年所占比例更高達八成以上)。反觀貪污犯罪所得查扣金額占總額之比例極低,97年僅23.4%、98年為7.8%、99年竟為0.7%,而100年亦僅為2.3%。凸顯檢察官祇積極查扣民間之經濟犯罪問題,卻怠於查扣貪污犯罪所得,致有嚴以律人,寬已待己之嫌。

另者,98年貪污起訴案件之不法利益金額為126667萬元、99年為63322萬元、100年為46629萬元,與上開各年度之貪污犯罪所得查扣金額數據明顯不成比例。法務部未能事前凍結、扣押貪污所得,將嚴重影響日後判決沒收之執行成效。

何況,聯合國反貪腐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早於2005年生效,台灣雖非締約國,亦應積極落實之,以為日後重回聯合國作準備。而依據該公約第31條第1項規定:締約國應盡可能採取必要措施沒收犯罪收益(”Each State Party shall take, to the greatest extent possible within its domestic legal system, such measures as may be necessary to enable confiscation of …proceeds of crime… [and] property the value of which corresponds to that of such proceeds“ )。而第二項進一步要求締約國應盡可能地追查、凍結並扣押之(”Each State Party shall take such measures as may be necessary to enable the identification, tracing, freezing or seizure of any item referred to in paragraph1.”)。而我國查扣貪污犯罪所得比率及沒收執行率之低,顯然未能符合本公約之標準。

為能確實打擊犯罪,提振民眾對政府之信賴,並落實聯合國反貪腐公約之要求,期望法務部立即責成各檢察官,於偵查貪污犯罪之際,便擬定扣押計畫,以利日後執行沒收,徹底杜絕貪污誘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aceylee3306 的頭像
    staceylee3306

    立法委員李貴敏的部落格

    staceylee33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