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正視產業需求 扶植創新創業
全球產業發展已從「農業經濟」、「工業經濟」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台灣應加緊腳步趕上。否則,恐無法在國際上立足!
值此「知識經濟」時代,各國無不努力規劃並鼓勵「創新」與「創業」。反觀台灣,卻因「促進產業創新條例」之租稅優惠落日,導致創投撤出台灣且研發不再,嚴重影響台灣產業之發展及經濟成長。
眾所周知,不論「創新」或「創業」均有賴「資金」之挹注,所以各國均透過租稅優惠或相關政策鼓勵「研發」或「天使基金」之投入。舉例而言,韓國於2015年單一年度「研發」之預算就高達18.9兆韓元(約200億美元);其「刺激創業基金」亦達3.5兆美元(約30億美元)。反觀台灣,行政院雖投入「矽谷科技基金」30億台幣(約9000萬美元)、國發會亦設有10億台幣(約3000多萬美元)之「創業天使計畫」、經濟部更有300億台幣(約10億美元)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專案貸款」,然相較世界各國,台灣之投入顯然微不足道,而難有成效!
何況,台灣政府財政吃緊,但民間存款上兆,均未導入「創新」或「創業」。倘若政府能仿效美國及韓國等國,提供「天使基金」之租稅優惠政策,應可導入民間資金投入台灣的「創新」或「創業」市場。
實則,產業除需「資金」之挹注外,更需要「技術」、「人才」與「市場」。就此,行政單位當透過鼓勵措施「育才」、「攬才」、「留才」,並鼓勵「研發」,才能擁有「技術」並達到產業發展之目的;或至少回復以往之獎勵措施讓創投回流,以透過創投帶動台灣產業之營運並拓展國際市場,並重新帶動台灣經濟之發展。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