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開發水資源國人用水無煩惱
「水」是珍貴的資源,惟隨著氣候極端變化及人口不斷增加,諸多國家面臨缺水的窘境。依據聯合國2015年「世界水資源評估計畫」(World Water Assessment Programme;簡稱:WWAP)報告指出,2030年全世界將有40%之水資源缺口。
又,台灣雖平均年降雨量超過2000公釐,但因山勢高峻、地峽人稠、降雨量分配不均且水庫淤積嚴重等情事,致「水資源」難以有效儲存。茲為防範於未然並避免缺水危機,行政單位應有完善的「開源」及「節流」規劃(亦即:「儲存水源」、「再生水」、「海水淡化」、「新生水」等「開源」方案;及「節約用水」、「水管補漏」等「節流」方案),期使「水資源」得以永續發展。
此外,鑒於興建「水庫」儲水常有環保及民眾抗爭等阻礙致執行困難,因此,開源方案應加速拓展。據悉,「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積電」)回收污廢水之再利用高達87.5%,且一天可產生24萬噸回收水、一年多創造8760萬噸水、平均一滴水可用3.5次。足見,污、廢水之再利用,確可開創水源,也可減低產業之缺水困境。
實則,世界各國之「水資源」開發均可為台灣之藉鏡。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早年嚴重缺水,而多向鄰國馬來西亞購水。為不仰賴他國,新加坡政府於1974年建置「污水回收再生先導廠」,將污水回收處理再生(即:俗稱之「新生水」(NEWater))。目前新加坡「新生水」產量供給全國30%之用水,至2060年「新生水」將高達國內用水之50~55%(其中70%供工業使用,其餘30%則供自來水用戶使用)。另以「以色列」為例,其國土面積近三分之二為沙漠,平均一年降雨天數僅有30天。但是「以色列」不僅發展並利用「逆滲透」之海水淡化技術成功解決缺水問題,更將該技術授權國外,而取得每年約10億美元之權利金。又,為控制漏水率,「以色列」更發明「智慧水網」監測水管之漏水率,以確保「水資源」之有效利用等,均足為我國之參考。
反觀台灣,雖已推動「公共污水處理廠放流水回收再利用示範計畫」規劃六座再生水示範廠。但是,除「高雄鳳山溪污水廠」預計於2017年完工使用外,其他地區仍在協商階段,顯示我國「水資源」之開發進度遲緩。
期許行政團隊加速「水資源」之規劃與執行,並鼓勵企業投資「再生水」,以達「水資源」永續經營之目的,也讓國人用水無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