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進步,產業模式不斷被顛覆。值此食物需求增加70%、耕地減少50%、上千萬人因食物而死、3分之1食物被丟棄的時代,各國開始關注「農業科技創新」並企圖利用科技解決迫切的糧食危機。
長久以來,「世界博覧會」是各國展示其運用科技推動人類進步的競技場。今年5月開幕的「米蘭世界博覽會」,也以「潤養大地,澤給蒼生」(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for Life)為主題,聚焦在利用科技解決「糧食供給」、「食品安全」及「永續農業」等議題。本屆世博的出色展示包括:以色列提出的「垂直農場」,用以解決農地不足;義大利的「共享經濟」(即:透過「網路平台」連結「閒置農地擁有者」及「農地耕作者」,以充分利用現有農地;美國的「大數據」運算,替餐廳減少至少15%的廚餘或將各酒吧、麵包店每日剩餘的麵包分送給低收入者等,以解決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更引人注目的是:「未來超市」利用科技,讓產品的「品項」、「產地」、「生產者」、「成分」等,甚至「碳足跡」等,都可在消費者觸及產品時,在螢幕上展現。透過這些創新科技的運用,人類應有能力以更聰明的方式,解決糧食問題!
就此,各國政府及創投皆已競相投入資金,發展農業科技創新。以美國為例,其自2009年起對農業科技新創的投資每年成長逾60%。足見,未來農業創新具有十足的潛力。台灣亦然。其實,近年已有國人相繼投入農業創新行列,嘗試利用科技改善傳統農業。包括:利用「無人機」巡邏農田及養雞場、使用軟體規劃農業機具路線、開發農地管理系統,或透過網路平台「產地直送」等。凡此種種在在證明台灣人民的創意和活力無限,也揭示未來農業的可能性。
雖然台灣地狹人稠,農業生產成本較高。但事實上,只要我們發揮創意並結合科技,即可提高農業競爭力。行政團隊應積極鼓勵研發,並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創投引入民間資金,以發展農業創新科技,為台灣農業創造新的契機!
留言列表